蘆笙院長介紹了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基本思路。他梳理并回顧了學院1953年以來發展的3個重要時期,通報了學院目前正在開展的博士點申報、學科評估、“雙萬工程”、工程教育認證、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的進展。通過分享國内知名高校材料學院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研創新、平台建設和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進而對标找差,立足自身發展規律和比較優勢,提出了材料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思路。他指出,新時代材料學院的發展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積極主動作為,要借助新校區搬遷的機遇,發揚江科大的西遷精神和船魂精神,在搬遷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積極争取學校支持,通過新校區搬遷和老校區的資源整合,将新的契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和行動,準确把握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走“特色興院、創新強院”的發展之路。要學習和借鑒兄弟高校和我校海洋裝備研究院的科研機制創新模式,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江蘇省優勢學科和國防特色學科等條件,成立專職科研機構,立足長三角,面向船舶與海工行業,以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開發為主,獲取高水平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吸引和培養高水平科研人才,建設國内領先、國際先進的科學研究平台。蘆院長還通報了新校區教師和研究生用房規劃及辦公條件論證選購等情況。
與會教師代表先後發言,積極建言獻策。作為學院發展的見證者,方臣富、高延敏、喻利花、金雲學、周方明、王宇、戴安倫等教授和老教師提出,材料學院的“十四五”規劃既要立足現有成果和條件,也要有危機意識,必須依托現有學科平台和教師成果,提升“雙萬計劃”等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必須重視發揮焊接、腐蝕防護的學科與專業品牌優勢以及省焊接學會理事長單位等專業學會的作用,通過設立“新材料及先進焊接技術研究院”等專職科研機構,加強學科交叉融合和團隊合作,積極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和國防建設,争取在申請重點(重大)項目、解決卡脖子工程、獲取高水平國家獎項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促進産學研落地及産業化項目實施;通過學校和學院的政策機制激勵,加快領軍人才的培養,推進老中青教學與科技團隊建設并做好傳承。同時呼籲,在新校區搬遷的工作中要注意校區功能定位的科學合理設計,要從時間、空間等維度充分考慮學院長期發展的需要,保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物質條件;要充分發揮新老校區的資源優勢,重視校區文化建設,保留“焊接樓”等曆史性建築和實驗室,作為幾代材料學院師生共同的回憶和文化精神,發揮其作為人才培養和科研平台的作用,珍惜并發揮校友資源對學校發展的貢獻。江蘇特聘教授黃賽芳,以及青年教師胡慶賢、蘭睿、袁妍妍、周海駿、石風健等對學院“十四五”規劃的專業建設、師資團隊、專職科研機構定位、政策激勵、工程教育專業論證等方面發表意見,并對學校、學院的重點工作在教學系、教研室、基層教師的層層傳遞過程中出現的傳導阻滞、信息不暢、工作推進不力等表示困惑,希望從政策、激勵和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加以引導,并通過新校區搬遷和老校區的整合,營造積極向上的學院文化,發揮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潛力。
學院黨委書記晏超做總結發言。他認為“十四五”發展規劃是為學院繼往開來、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進行的宏觀布局,通過本次院務(擴大)會議,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為學院制定“十四五”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晏書記表示,學院黨政要運用好學院全體教師的資源,積極融入行業發展,為材料學院的發展謀劃新篇章。(撰稿:雷鋒)